宏觀趨勢
您閱讀前,先思考:
廢話不多說,直接上干貨!
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三個話題。
第一個話題,是全球的產業為什么正在重新布局,其根本原因和邏輯是什么?
第二個話題,是這一輪的全球產業再布局,有哪些初見端倪值得我們關注?
第三個話題,是中國的企業家、政府決策部門和學者,當下應該關注哪些重大問題。
一、全球產業正重新布局,
三個根本原因
疫情加快了全球產業的再布局,這個再布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疫情,而在于三個根本性的因素。
1.經濟板塊化
世界經濟從區域規模來看已經出現了一個新格局,這個新格局可分為三個板塊。
第一大板塊,是傳統的北美板塊(美國、加拿大、墨西哥,再延伸到智利、阿根廷、巴西),北美板塊內部市場已基本打通,這是世界經濟不可忽略的一個未來增長點。
第二大板塊,歐洲傳統國家加上東歐國家,它的核心是德國,包括奧地利,意大利北部,以及比利時、荷蘭,往東延伸到匈牙利、波蘭。它們的產業也已經打通了,這個板塊的增長活力也不可小覷。
我舉一個小例子,如果你用的是德國品牌的汽車,修汽車的時候你仔細看一看汽車的零部件,很可能是羅馬尼亞、波蘭的或者匈牙利生產的,可以看出意大利北部原廠配件,已經打通了,它的增長的活力也不可小覷。
第三大板塊,是最值最我們關注的,也是最激動人心的,就是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加東南亞,澳大利亞。這個經濟區在全球的人口大概23億左右,是全球最具有活力的地區。
如果你們問我未來十年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和地區是哪里,我一般會講東盟國家,就是我們RCEP(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)的關鍵國家。
很多產品是不可能遠距離傳輸的,這三個經濟板塊也一定對應著三個生產鏈,其正引發新一輪的產業重組。
2.科技變革帶來產業博弈
我們的科技正在突破,其也將引發新一輪產業重組。
比如汽車行業正在重組,對我們做產業、經濟研究的人而言,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是未來在科技分叉和博弈的過程中,什么樣的技術能夠勝出,什么樣的技術會退出,什么樣的技術在某個地區會流行起來。
未來若干年將是一個深度博弈,各種技術爭芳斗艷的局面,但最后還是會有若干技術生存下來,這就是我們身處的時代。
3.更多因素介入到全球產業布局
中國的崛起給西方帶來了很大的憂慮。因為中國的意識形態、政治體制、市場的規模都跟他們不一樣,再加上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在收入分配問題上處理得不好,所以很多民眾就把收入分配惡化的社會問題,歸咎于過去30年美國的產業外流。
所以很多國家在考慮產業布局的問題上,會把政治因素放到前面,而不是把效率因素放在前面。
以上三個因素都告訴我們,疫情之后全球產業會有一個新的布局,并且是疫情加快了這個過程。
因為疫情的爆發,大家意識到:一個地區沒有自己的產業,沒有基本的疫苗生產能力,沒有口罩生產能力,在疫情應對的過程中是很被動的。
二、全球產業重新布局的三個端倪
1.產業區域化
以手機、汽車或者家用電器為例。
歐洲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生產鏈條和產業體系,北美也會有一套。以中國為中心的RCEP(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)打造的東亞和中亞經濟區,包括韓國、日本,也會形成一個板塊。未來三大產業集群可能會出現。
2.資本技術政治化
資本和技術下的產業布局,將會和政治因素緊密的融合在一起。
這里的產業資本(指的不是一般的金融資本、產業資本的流動和各個地區技術的選擇),會摻插進大量政府的干預和政治考量。
舉一個小例子,最近一個要在香港上市的商湯公司,臨時停下來了,為什么?
因為美國把它作為一個不可靠的企業列入實體經濟名單(它做的是人臉識別、傳感器)。
3.產業布局龍頭化
舉一個例子,前幾天華爾街日報說,本輪芯片的短缺對特斯拉的影響不是很大,特斯拉今年實現了80%的增長(原來目標是50%)。
其他企業受到了影響,特斯拉為什么不受影響呢?
原因有兩個,一個是特斯拉自己可以編程序,用已有的芯片,有什么用什么,重新編程,不像其他傳統車廠,特斯拉能完全能靠自己已有的專用芯片。
還有一個原因是,芯片供應商不敢得罪特斯拉,供應商寧肯少給豐田、大眾供給,也不敢得罪特斯拉,因為特斯拉未來的能力很強,雖然今年大概只生產80萬輛汽車,但是未來產量和需求會很大。
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,屬于龍頭位置的企業,就會有很強的控制能力。未來的產業布局是以若干龍頭產業為核心的。龍頭產業去了哪里,就會帶動一大部分企業跟著走。
什么企業會擁有控制能力?
我認為更加貼近于消費者的企業,將來會有能力去整合上游。因為它在下游經營消費者,就能夠接近消費者,就知道消費者的需求,就能夠把一個產品很快的推向消費者,這個能力是最難得的。
有這個能力之后,可以要挾上游的企業。這就是叢林法則,誰有能力,誰就有控制權。
舉個例子,芯片老大是英特爾,英特爾去年一年的銷售額還比不上汽車行業的第10名現代——現代汽車,現代汽車的市值才2000多億美元,特斯拉已經干到了1萬億美元。
三、中國的機遇和挑戰在哪里?
首先我們一定要有信心,兩件事情我們中國是有底氣的。
1.中國的市場仍然在比較快的增長
如果按照購買力計算,我們經濟規模已經第一了,如果就按照現值美元計算,我們的大部分產品的需求量也是世界第一。
剛剛我講了市場是老大,貼近消費者是老大,這個是硬道理,所以我們要有信心,我們還在成長,我們還有10億沒有邁入中等收入人群的人口。
2.工科人才充足
我們工科培養的學生是不錯的,目前每年大概1000萬大學畢業生,40%是工科,400萬工程師,這個數量比美國、歐洲和韓國、日本、印度加起來還要多。
其次,還有三件事需要梳理:
① 芯片短板
我們還是有關鍵的薄弱環節的。比如芯片,用于汽車摩托車的,還有一些用于電器中的芯片短板必須要補上。
② 要形成技術聯盟和產業聯盟
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由一些企業和行業的領軍人物,主動地形成一些技術聯盟和產業聯盟,主動地和相關的政府部門溝通,為什么?
因為資本和技術的選擇和移動,現在政治化了,所以必須要跟政府協調。
③ 政府激勵,是培養龍頭企業勝出的關鍵
同樣我們的政府領導、相關經濟部門要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。他們的激勵考核、標準以及后續的激勵,也應該以產業發展為中心。
我經常說我們要重修政府與市場經濟學,政府與市場經濟學的關鍵是什么?政府的激勵要搞對,政府的行動目標應該是經濟發展。
政府部門的獎勵,也應該跟經濟部門的表現掛鉤,通過各種形式包括稅收,包括產值等等,沒有這一條產業很難發展,美國的教訓就在這個地方。為什么底特律三個車廠搞得如此糟糕,因為地方政府的激勵跟它沒任何關系。
政府要幫助一些相關的龍頭企業在競爭中勝出。但千萬不要拔苗助長,千萬要尊重市場、境內市場,不能政府官員某一個官員認準了某個企業,認為它是龍頭就扶持它,往往會搞錯。
政府應該向即將考大學的高三班主任一樣:各個同學我都支持,有苗頭能考狀元的同學,我暗中稍微支持你一把,前提是你一定要在一模、二模中展現出了你的實力,你能夠脫穎而出,我在最后加一把油。
所以龍頭企業的培養,非常重要。
總結
最后,我想說的是,全球產業布局里包含著深刻的經濟學邏輯,在百年變局和中美博弈這樣復雜環境下,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的學科研究,必須跟管理學結合,尤其是戰略管理學。
全球產業在布局上已經凸顯出區域化、資本技術布局的政治化以及龍頭化的跡象。
中國的核心技術要補上,薄弱環節要補上,要成立企業與政府決策者的技術資本同盟,就要按照市場規律去培養我們的龍頭企業。
網站版權歸屬安徽合心人才發展(集團)有限公司所有!
皖ICP備16009148號-4
皖公網安備 34040302000367號
地址:人力資源產業園115室 EMAIL:anhxrl@163.com
ICP經營許可證:皖B2-20210056 人力資源證: 3404002017008
Powered by PHPYun.